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日月永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照举荐走访的方式来选拔中央干部,很多的秀才举人直接进入中枢为官,谁也不知道天上哪片云彩有雨,地方的县官谁还会派官差去找那些秀才、举人公的收税。

    被朱允炆以反诗案坐罪斩首的前礼部尚书郑沂,他当官前在老家教书,素有才名、清名,被太祖察,招至御前奏对。

    太祖很满意,第二天郑沂直接做了礼部尚书。

    解缙修明实录太祖实录,朱允炆看到这一段也是傻眼。

    一部尚书就这么给了一个从来没当过官的玩意?

    也怪不得他儿子花天酒地,陡然从贫下中农成了全天下排前十的纨绔衙内,换谁家孩子都跑偏。

    明中期,士大夫集团开始逐渐掌权,皇帝的精力放在拿内廷跟外廷对抗上,什么东厂、西厂、内厂的都整了出来,可见战况激烈。

    明后期,众正盈朝,崇祯皇帝比起他哥哥木匠皇帝都不如,沦落到勒紧裤腰带连自己吃碗肉都舍不得的地步。

    非亡国之君碰上一堆亡国之臣。

    综上来看,士子不纳粮这句话刨根问底来看,是没有错的。

    职俸田制度就好比是婊子立的牌坊,那些中下层的官吏士子靠着这个来吸纳挂靠田并孝敬上级,而高层又没人敢管,自然变成上下团结一致跟朝廷皇帝斗智斗勇。

    无论怎么恶心异族,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成效是斐然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延续了清朝的国运,虽然他自己家八旗贵胄的铁杆庄稼没有砍,但是所有八旗大员举凡是有田产的,也一样要缴税。

    取消职俸田制度,有一亩地就缴一亩地的粮。

    然后雍正就被口诛笔伐骂成了灰。

    而今大明朝上下由不得他们不心生恐慌,因为皇帝前脚才刚刚削了宗亲的年俸,加上逼得三大家带头缴粮,转过头来推行天下取消职俸田和免税田,这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谁他妈都跑不掉!

    “陛...陛下。”

    一个官不大不小的官员哆里哆嗦的走出来,跪在地上顿首:“这与祖制不合啊。”

    事到如今,他们唯一能引为依靠的,只剩下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训和胡惟庸定下的祖制国法了,希望以此来让这个跑偏的‘无道昏君’悬崖勒马。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遵祖制,什么是祖制?”

    就知道有人会反对,无非是利益集团推出来试试他这个皇帝决心的替死鬼罢了。

    朱允炆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他也没打算谁站出来就杀谁。

    允许反对意见不允许反对行为。

    就是你可以嘴上哔哔赖赖说两句,完后该缴给我缴了就行,这样的都是好宝宝。

    你要是嘴上一百个同意,完后背地里给我转移躲避,那可就杀头不分大小,抄家不分宗亲!

    “朕观史书,先秦时期,除食邑以外,哪怕是丞相、御史大夫也要缴粮,上至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一套商鞅法不分贵贱,这算是祖制吗?”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个一脸冷汗的替死鬼,反问道:“先周时期,井田制更是天下以公为主,这算祖制吗?

    夏商时期,巴掌大的国土,更是生产统一管理,这算祖制吗?

    还是说炎黄二帝这两位老祖宗?”

    翻看史书,你会看到文明的进程本质就是先共和然后集权帝制再造共和。

    演化的政治形态主体是跟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前进的。

    “你们动不动就喜欢拿祖制来说事,谁能告诉朕,到底要听哪一位祖宗的?”

    朱允炆寒声道:“要不,朕废了科举,恢复诸位卿家的举察权,再重现一次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所谓诛心之言,莫怪如是。

    那官员被吓得抖如筛糠,再也不敢言语。

    朱允炆挥挥手懒得搭理他,后者便如蒙大赦般的退了回去。

    “吾皇圣明。”

    就在朱允炆继续开口说话的时候,班列之中走出一人,大家伙打量一眼,都下意识的一撇嘴。

    新任的通政司右参议许不忌。

    一个靠着流血运动、靠着煽动百姓动不动给别人扣黑帽子一跃成为大明政坛新星的玩意。

    许不忌才懒得关心同僚对他的看法呢,大家伙都是文人,文人是有骨气的,偶尔拍一拍皇帝的马屁,给同行泼点污水扣几顶帽子能叫下贱吗?

    这都是基操好吧。

    “臣以为陛下说的甚是有理,自古以来凡是循祖制治国的无不以失败亡国为终焉,须知因时制宜,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最终只有一败涂地。

    先商鞅变法才有老秦自贫瘠的关西之地一跃而成战国七雄之首,后有黄老之学成就文景之治,足可见任何时期治国最需要的不是循先人成功的典例,而是自行摸索出最适合当朝的新政才能开创大世。

    陛下目光如炬、洞若观火。一眼便看出宗亲年俸这条祖制几百年后的隐患,早早废除,而今又通过孟、曾、颜三家所缴的欠税看出天下士绅不交税对国库的亏空之巨。

    天下百姓能拥有当今陛下这般的圣明之君,臣起自寒微深有体会,莫不感动的无以自持,只能代天下百姓给陛下行三拜九叩大礼。”

    说罢,这货还真就跪地上咚咚咚的砸起脑袋来。

    奉天殿里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朱允炆嘴角微微抽搐,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看待这个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家伙,这是个真不要脸的谗臣啊。

    还没等朱允炆感慨完,新任的吏部员外郎胡广也跑了出来,张嘴就是一大篇歌功颂德的锦绣文章。

    这个江西士子运动的领头羊,他的古文功底可比许不忌强得多,说起话来也要比许不忌更加的有底气,很多朱允炆自己没想过的地方,经他嘴里引经据典的延伸引用之后,还真就把朱允炆的形象塑造成了集古今圣贤为一身的千古一帝。

    “革历朝之糟粕、取圣贤之精华。”

    胡广昂着脑袋,神态亢奋:“非当今陛下再无堪当圣君者。”

    这朝会,跑题了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