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正德五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于坐稳了,以后朝廷想要动我,就得冒着伤筋动骨,天下大乱的风险。”

    连子宁握着她的手,一字一句,郑重说道:“这次回来之后,在北京城外,我就已经是发下誓言,绝对不会再让你们身处于危险之中。这一次带你出来,便是要让你们万无一失。”

    车队继续向东而行,沿途中有那士民官商的车队见到那两盏官灯和这些骑士,都是骇的让路躲在一边,有的甚至是跪在路边请安磕头,路况也不难走,是以等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到了武清了。

    武清几乎是位于天津和北京之间的位置,西去北京六十里,东到天津三卫不过三十余里,乃是两者之间的交通要道。

    武清古属幽州,名曰雍奴县,从秦汉一直到隋唐时候,都是边疆,到了大明方自成了内陆。

    本来这块儿在隋唐之前,乃是相当荒僻穷困的地区,不过之后随着大运河的开挖,便也是变得重要起来。从隋朝开始,幽州就是抵抗突厥的边疆重镇,而幽州地广人稀,物产不丰,是以江南的稻米、丝竹、茶糖及百物经运河或者是海上运到天津,再经潞河、蓟运河运抵幽州及边塞重镇。同时,塞北的耕牛、战马、皮革、药材,雍奴县也就是武清县盛产的鱼、盐、铁、枣、栗、缯布等也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长安和江淮地区。

    到了两宋,此地一度荒废,元明时候,又是重新兴盛繁华起来。

    尤其是在大明立国之后,永乐帝迁都北京,而北京城这么多的达官显贵,这么多的人口,若是光靠着北京城周边的产出,怕是年年都有人饿死,而且京城对于江南的各种奢侈品等商品的需求量非常之大,这一切,都要依赖运河来通行运输。

    运河兹南而北,必走天津卫,自天津卫北去,必走武清。正德二十三年的时候,朝廷还专门在武清设立了钞关,年入税银接近二十万两,也算是一笔财源了。

    靠着大运河这条流动着金银的大河,可说是两边的那些重镇全都沾了光,武清也是不例外,南来北往的商贾不知道有多少,每日在此停船歇息或者是下来采买亦或者是直接把货物卸载在此处的货船都是极多,是以这座县城不大,却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极为的繁华。

    城中也是店铺林立,一派繁华的景象。

    连子宁这支车队进城,自然是引起了一阵极大的轰动,毕竟武清这个小地方,哪里来过这么大的官儿?而且有这些骑兵护卫,这些生意人都是南来北往眼光颇为毒辣的,自然是能瞧出来是不是假冒的。

    还没进城,便惊动了武清县令和钞关总办,那县令不过是个七品,而钞关总办乃是隶属于户部的,也只是一个户部的主事兼任,不过六品而已。这两位在武清这地界儿算是一方主宰,称王称霸的,这会儿却是毕恭毕敬在来到车队之前,先是磕了个头,然后方自告罪,说是不知贵客前来,有失远迎云云。

    这会儿那随着队伍前来的一个戴府的管事便是出面言道,说我家大人还在离岳伴驾,今次却是府中一位贵人而来,却是要在此地瞧瞧哪些生意是可做的,不必太过客气。

    贵客?

    武清县令和那户部主事面面相觑,想了想,那兵部尚书戴大人不过一女而已,还有什么贵客?只是这位嫁了武毅伯为妻,还是朝廷册封的三品诰命夫人,可也是惹不得的角色。

    便把他们迎进了这武清县最大最奢华的客栈之后,告罪离开。

    车队人数不少,把那客栈整个都给包下来了,有些原来住着的客人,也被店家好言相劝了出去,当然,赔上一笔银子是不消说的了。那些被撵出去的商人自然都是很不满,有些有背景的还颇为倨傲的亮了亮自家的后台,不过见了那两盏官灯之后,都是变作了闷嘴葫芦,一言不发的慌忙离开。

    是以那些一路上都盯着这支车队的锦衣卫密探们也是并未发现,从这大车队之中,也是悄然的分出来一辆马车,三四个穿着灰棉袄就跟一般富户家丁随从一样打扮的汉子,混入到了人流之中,转眼便是消失不见。

    马车出了武清县城,继续南去。

    周围那几个汉子,穿的很是普通,甚至还有些破烂,实际上却是武毅军中数得着的好手,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悍卒,每个人手底下少说也有十来条人命。

    而那辆马车之中,坐着的自然便是连子宁和戴清岚了。

    连子宁就知道,自己这般大张旗鼓的出来,定然是有锦衣卫的人盯梢的,不过此时没有江彬在京中主事儿,他们怕是也不敢自作主张,就算是盯着,力度也不会太大。而连子宁便是故意把他们引向了武清的方向,让他们在武清查吧,查个底儿朝天也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连子宁则是和的戴清岚已经是悄悄地出城了。

    他们的目的地,乃是天津卫。

    天津卫距离武清也不远,而且路况修建的非常好,这会儿虽然已经是晚间了,但是却还是有很多的商贾在路上来回。官道不远处就是大运河,在夜色下水波粼粼,大船几乎是以首尾衔接,川流不息的姿态在河上行驶而过,极为的热闹。

    戌时中,也就是晚上的八点,到达了天津卫。

    如果要说商业城市的话,这会儿的天津卫,可说是整个北地毫无疑问的第一。

    天津绵延已久,夏朝之时,属于冀州。周朝之时,属于幽州。战国之时,分属于赵国和燕国。西汉之时,隶属渔阳郡。

    而这片地区的真正发展起来,乃是自从隋炀帝大运河开凿以来开始的。

    天津自然条件相当之优越,平原广阔深厚,河道密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有大小河流三百余条,其中海河为最,东流入海。及至东汉时期,曹操征发民夫十余万,开挖河渠,将海河平原上的三百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接近三千里的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货北运,北货南运,莫不经过天津。

    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海河当时称“界河”,乃是辽宋之边境所在。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及至金贞佑二年,金军占领整个淮河以北,于此地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也因此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后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十八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金元时期,由于建都北京,南北交往货物运输更为频繁,量也是更大,天津开始不断发展。

    建文二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与其侄朱允炆争夺皇位,便是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夺取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直沽设卫,又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于此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改青州右卫为天津右卫。

    每卫士兵足额五千六百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一万六千八百人,可见此地一开始乃是作为一个兵城出现的,不过在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便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别的且不说,单说一件儿——转运漕粮,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

    到宣德十年,朝廷遂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漕运的专门机构,当时大运河上粮船上万艘,转输漕粮五六百万石,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

    正德二十五年大开海之后,天津更是开始以惊人的高速进行发展。

    朝廷开海,大明朝和外界做生意,互通有无,由于天然地缘的原因,朝鲜、扶桑等国家的商船,多是驱船入海河,然后在天津卫停泊靠岸。

    甚至不少佛郎机人、荷兰人、乃至于是南洋的商船也是在此停泊靠岸。

    但凡是想着去北地做生意的,肯定都是选择在天津上岸。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